Event - 溪頭實驗林 LoRa Field Test - 1
基本資料
設備資料


現場參與人員
- 阿海 MingWei Cheng ,Yen-Jen Lai,Zak Cheng , 哈爸 Wuulong Hsu
驗證目的
- 基礎觀察現行 正文 LoRa 模組,是否在真實場域上,能夠有機會符合現場的需要
驗證方式
- 起始驗證,以方便驗證為原則。驗證並沒有真正感側什麼,只是固定的資料發收
- 將 Gateway 架設在辦公室三樓靠窗處。在 module 發送訊號後,在 PC 上用 MQTT client 確認接收情況。
- 測試地點的選擇,除一開始附近的簡單測試外,其餘皆為為現有溪頭資料觀測點
- 快速確認是否能連線,一般測試三次左右,判定能否連線為原則
- 測試10次,記錄 RSSI 與 SNR
- 測試 100 次,穩定性測試
- 所有測試記錄請參考實驗 log, 另外在最後天文台,操作驗證方式三,穩定性測試。結果為 100 次發收,99 次收到。
- 參考:
- 測試時使用 MQTTLens
- 實驗林地圖
- [ TBD: 測試點相關方位等地圖資料 ]


測試點圖1

測試點圖2

Google earth繪製天文台至溪頭辦公室地形剖面圖(中間無地形遮蔽,通視環境)
Google earth繪製量水堰至溪頭辦公室地形剖面圖(中間有地形遮蔽)
驗證結果
後續展開相關
目前測試滿符合現場需要,如果有進一步的計畫,才會更深入去整體驗證
- 正常佈建會將 gateway 放在天文台置高點
- 可能需要多 gateway, 建構更完整的覆蓋網
- 需使用天線與室外佈建方式
- 由這次的經驗,大概獲得一個重要的訊息:需要通視環境通訊才能順利;另若有林木等阻礙,大致仍可通訊。
- 當天氣候為陰雨,因此在小雨狀況下,影響不大。
- 尚未測試高雲霧、暴雨環境下的通訊狀況。
- 未來若要安裝Gateways,找有實體網路、有市電環境的地點較恰當。再依這些點,利用GIS的測點通視範圍評估功能來找出可涵蓋的範圍。
感謝社群參與
- 正文贊助社群 Gateway 與 module
- 中研院系統架設,相關程式開發與設備準備
- 阿海當晚黑客松準備隔日測試
- Zak 熱情參與與記錄整理相關數據
- 實驗林,提供場域,網路與帶領大家上山下海通行無阻
有圖有真相

